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吗?

星临环保技术部
2025-03-08

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吗?

在日常生活中,自来水是最为常见的供水来源,然而其是否能够直接饮用,却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。

一、自来水的常规处理流程

自来水厂对原水的处理通常涵盖多个关键环节。水源一般取自河流、湖泊、地下水等,像娄底市水利局科普资料提及,水库水质优于河流水,地表水好于地下水,河流上游水质比下游佳,干流强于支流,工业企业少的地区水质更好。取水后,原水进入沉淀阶段,通过自然沉淀或添加絮凝剂,让较大颗粒泥沙、悬浮物沉淀到池底,初步去除可见杂质。以黄河水为例,流入大型沉淀池后,先首次消毒,再投加絮凝剂(如聚合氯化铁铝),促使悬浮物、胶体颗粒相互聚并形成大颗粒,接着沉淀,使这些物质沉降到池底。
沉淀后的水进入过滤阶段,经过砂滤池、活性炭滤池等多种过滤介质,进一步去除细小颗粒、胶体物质以及部分有机物,提升水的清澈度。比如黄河水经沉淀后流入 V 型滤池,用石英砂滤料过滤,借滤料吸附和截留作用,去除悬浮物、胶体、有机物和微生物等。
最后是消毒环节,为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,保证饮用水微生物安全,水厂多采用消毒工艺,常见有氯气消毒、二氧化氯消毒、次氯酸钠消毒等。以氯气消毒来说,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,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可破坏细菌、病毒等微生物结构。经这一系列处理,自来水出厂需满足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。

二、自来水直接饮用的潜在风险

尽管自来水厂对原水进行了严格处理,但仍存在一些因素使得自来水直接饮用存在潜在风险。
  1. 余氯残留:为保证自来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持续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,水厂消毒时会添加一定量的氯,导致自来水中有余氯。适量余氯对人体无明显危害,还能保障水质安全。但直接饮用含余氯自来水,可能会感觉到水中有特殊气味和口感,部分对气味敏感的人群难以接受。而且,长期大量饮用高余氯水,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。

  1. 微生物污染风险:虽然消毒处理能有效杀灭大部分微生物,但自来水从水厂经漫长管网输送到用户家中时,存在微生物二次污染的可能。老旧供水管道可能有破损、渗漏,外界微生物易进入管网,致使水中微生物含量超标。尤其是夏季高温,微生物更易在水中滋生繁殖。像部分地区曾因管网问题,自来水在输送中被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污染,引发居民腹泻等健康问题。

  1. 重金属与化学物质残留:城市供水系统管道材质多样,部分老旧管道由含铅、铁、铜等重金属的材料制成。随着时间推移,管道会腐蚀,重金属逐渐溶入水中。同时,水源可能受工业废水、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,含有微量农药残留、多环芳烃、内分泌干扰物等化学污染物。尽管自来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能去除一部分这类物质,但难以完全消除,长期饮用含这些物质的自来水,可能损害人体神经系统、免疫系统、生殖系统等。

三、国内自来水饮用现状

在我国,大部分地区的自来水目前还不建议直接饮用。我国地域广阔,各地水源水质差异较大,部分地区水源受不同程度污染,并且一些城市供水管道老化严重,导致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水质可能受影响。不过,近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们对饮用水质量要求提升,一些城市开始推行 “直饮水” 项目。这些项目对自来水进一步深度处理,如采用膜处理技术去除微小颗粒、微生物和部分溶解性物质,再用紫外线消毒等确保水质安全,使居民家中自来水达到可直接饮用标准。例如深圳、上海等城市的一些新建小区和公共场所已实现直饮水供应。

四、提升自来水安全性的建议

  1. 煮沸饮用:对大多数地区居民而言,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是简单有效的提升安全性的方法。高温能杀灭水中大部分微生物,使部分挥发性有害物质挥发,降低健康风险。比如将自来水煮沸,水中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基本能被全部杀灭,余氯也会随水沸腾挥发一部分。

  1. 使用家用净水器:安装家用净水器也是提升自来水水质的常见方式。目前市场上家用净水器种类多,有反渗透净水器、超滤净水器、活性炭净水器等。反渗透净水器通过反渗透膜过滤,能有效去除水中细菌、病毒、重金属离子、有机物等几乎所有杂质,产出水接近纯水。超滤净水器利用超滤膜筛分作用,去除水中胶体、细菌、大分子有机物等杂质,同时保留对人体有益的部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。活性炭净水器主要通过活性炭吸附作用,去除水中异味、色素和部分有机物。居民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当地水质情况选择合适净水器,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净化。

自来水能否直接饮用取决于多种因素,虽然自来水厂对原水进行了处理,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,自来水直接饮用仍存在一定风险。通过煮沸或使用家用净水器等方式,可以有效提升自来水的安全性,保障居民的饮水健康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,未来会有更多地区的自来水能够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。


阅读2
分享
写下您的评论吧